跳至正文

迷航归来 | 故事切入点

采访:玲羽   整理:云禾

曾被医生下判语“这种病不可能好,必须终生服药”的儿子,是如何在父母活成的一片安全海域中迷途返航的?我们一起来听美恩一家的故事。

1731920656856

望着台上正在分享生命故事的年轻人,美恩的眼睛湿润了。

“他必须一生吃处方药,否则病情会更严重。这种病不可能好的!”精神科医生的诊断言犹在耳,曾经因为这句话,她如坠深渊;如今,在儿子掷地有声的话语中,那些诊断如烟而散。

更让她五味杂陈的是,儿子所讲述的很多事情,她竟然完全不知道。此刻,那些事件像冰山一一浮出水面,美恩在脑海中渐渐绘出儿子一路走过来的生命航线。

这条航线曲折蜿蜒,时遇风暴漩涡,却也常有奇妙转弯。她向记者讲述这一切时,不由得感叹生命导航系统的精准引领。

台上的年轻人叫芮,是美恩的二儿子。

芮出生时,美恩正处于人生最艰难的时刻:老大刚两岁;先生被裁员后,刚刚找着新工作,还未熟悉新环境;雪上加霜的是,芮出生十天,美恩的父亲去世。

父亲生前曾指定美恩主办丧礼。因为工作刚起步,先生没有积累到假期,美恩必须独自带着两岁的老大和襁褓中的老二,由北美飞往台湾,完成父亲的遗愿。

芮的精神体质敏感,他只想要母亲抱。美恩要面对纷繁的人事和情感的起伏跌宕,要主持葬礼,又要照顾两个幼小的孩子。那些天对她和孩子都是极大的挑战。

后来,每次看到芮的腼腆与温顺,美恩常不由想起他刚面世的那段日子。婴儿与母亲的情感连结十分紧密,她总是怀疑是否因为自己当时的压力和悲伤,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和情绪。

令美恩稍稍宽慰的是,芮长大一些后,很有爱心。他能迅速辨别周围小孩子的需要。当有小孩子抱怨没人玩时,他会马上跑过去说:“我来和你玩。”

可美恩没想到,如此敏感体贴的小男生进入学校后,却成为被同学霸凌的对象。

她和先生从台湾移民到北美,居住在白人社区。进入异地文化,给芮带来一些困扰:美恩为他起的英文名字——Glory Shine(荣光闪耀),不太为当地青少年所接受;他是学校里唯一的华人,因肤色和性格等因素,常遭同学排挤嘲弄。

第一次看到儿子被同学拿书包甩打,美恩十分震惊,心痛不已。她向校方反应了情况,校方也积极回应,在课间派专人保护孩子。可霸凌事件并没有停止。

在卫生间、更衣室,凌辱嘲弄随时可能出现,有的同学甚至会骂:“你这小眼塌鼻的华人,滚回中国。”

美恩向记者讲述这些时,既自责又心疼。一直以来,她对孩子所处的环境以及面临的困扰,知之甚少。

为了自保,芮结识了一些“保镖”朋友,常会带他们到家里来。美恩对青少年的认识不足,没有辨识清楚这些“朋友”。正是他们,把孩子带入更深的困境中。

芮开始吃处方药,起初觉得好玩,后来逐渐上瘾。吃药让他情绪兴奋,产生强大的假象;和那些朋友在一起,他觉得自己不再孤独。

高中阶段,芮甚至偷开家里的支票。美恩夫妇发现时,他已经偷开过三次。

这时的芮就像一艘迷航小船,已偏离原定航线许久,进入遍布礁石的险滩。

后来,美恩夫妇迅速采取措施,把孩子送到另一所学校。那所学校是美恩从一位非常信任的熟人那里打听到的,可他们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考察。

那所学校表面看来环境很棒,工作人员环绕,但校方教育方式不当。芮在那里受到一些伤害,变得更加叛逆,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父母。

如今,芮讲到身份议题时,常会分享自己的故事,来激励那些青少年:“无论你经历什么,走过怎样的黑暗旅程,要始终记得你的宝贵身份。”

分享中,儿子常会讲:“Glory Shine是母亲为我取的名字。虽然当时我处于黑暗中,但母亲在我心中埋下一粒种子,让我为主发光。”

听到这些话,美恩既欣慰又喜悦,心中满溢感恩。

后来,美恩和先生发现芮的学业丝毫没有进步,决定为孩子转学,转到学校附近的基督教中学。那是充满爱的环境,老师努力帮助孩子完成落下的课程,芮顺利完成高中学业。

美恩以为从此孩子就要归回正途,沿着既定航线前行;没想到事情又发生突转。

虽然生活环境变化,但芮依然喜欢和嗑药的朋友一起开车出去玩。一次他和同学吃药后开车到山边玩,因神思涣散没看清路况,撞到一棵树上,造成脑震荡。去看医生,医生发现他有精神分裂的症状。

正是在这次求诊中,医生下断语:“这孩子一生都要用处方药……这种病是不可能好的。”听到医生的判语,美恩陷入更深的自责中。

那段时间,如果有和亲子教育有关的课程,美恩就会尽力去上,通过课程帮助自己审核并修正行为。

她发现,短时间内,医生开的处方药确实可以让孩子精神集中一些,但长期服药,会刺激神经并使孩子形成更深的依赖。芮已经进入恶性循环,不医治是上瘾,医治还是上瘾。瘾症似乎成为困住儿子的灵魂牢笼。

孩子的症状和自己的愧疚,让美恩力不能胜。同时,对孩子的爱和对突破现状的渴望,也成为她不断抓住神的动力。

美恩求神医治孩子,让他不用一生都服处方药。她很愿意阅读祷告的书籍,照着书上的经文,为孩子提名祷告。在寻求突破的过程中,她很深地经历“我的帮助从何而来”。

采访中,美恩对记者说:“我的帮助是从不打盹也不睡觉的主而来。守望和争战的祷告,让每一个生命的困境和危机都给我很多机会,让我寻求属天的帮助,真实经历从上而来、由内而外的帮助,以及属天的平安。”

正是这种内在天下的平静安稳,让美恩和先生都能冷静面对不断恶化的局面。

在这个过程中,美恩也学习到婚姻关系的宝贵功课:面对困境,夫妻二人需要同步同调,并肩作战。如果意见不一致,一方要学会降伏,力保互相扶持状态,否则战斗力就会削弱。

所以,当先生执意按照自己的意思做事时,美恩就降伏下来,退到后方为先生祷告。先生在做事过程中,会亲自经历神给他的功课,从而和神建立更深的关系。

美恩在《2022心焦:星夜》这篇文章中曾写下这样的话:“大牧人深知我们和孩子的需要。祂是永远的船长。祂的话是可信赖的航行图。每逢落在迷雾里,只有定睛看着祂,同时不断反复宣告祂的话,这成为暗夜永远可靠的导航系统。”

正是借着定睛于祂的方向感,美恩夫妇活成一片可以让迷航小船在其间任意漂流的海。

在一次与辅导老师的交流中,美恩夫妇获悉美国有不少“青年挑战”门训中心,宗旨在于重建基督徒的生命。

这样的门训中心,纪律严格,但大门敞开,很多人因为受不了十三个月严格的训练而中途走掉。因此,他们决定为儿子选择离家比较远的门训中心。

在准备进入中心时,事情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美恩先生为孩子办完入校手续,正开车走在回去的路上,却接到校方电话,让他回来接孩子。

门训中心规定,不准携带违禁品到校,孩子被查出裤袋中装有抗忧郁的处方药:他还未入校就违反校方规定,于是学校拒收这个孩子。

先生和美恩商量后,决定放手,不接孩子。学校负责人就把孩子送到游民寄住所,孩子在那里呆了三天,每天靠领救济的三明治度日。

奇妙的是,送走芮之后,门训中心负责人的脑海中一直浮现他的名字,负责人的心好像被什么力量催逼。三天后,他终于按捺不住,开车去寻找芮。

费尽周折找到后,负责人对芮讲的话有些莫名其妙:“我虽然不太想来找你,但还是必须来找你。你要不要和我回去?”

戏剧性地,他把孩子送到游民寄住所,又主动把孩子接回去。真是奇迹般的转变!

美恩讲到这里,不由笑出声来。

在门训中心,芮起初不喜欢室友,希望在第二阶段能与室友分开。可是,在十三个月的受训过程中,他一直未能与室友分开,被迫与之磨合,学习友好相处。受训结束,他们不仅成为同窗好友,更成为服侍道路上的生命至交。

一年中,芮无惧训练艰苦,坚持下来。瘾症得以完全医治,生命得到重建恢复。美恩夫妇多次接到芮打来的道歉电话,请求他们原谅自己当年的无知。每次通话,都让美恩欣慰、喜悦并感恩不已。

后来,芮顺利进入基督教大学读书。大学期间,他多次到不同的国家短宣。如今,他常常应邀到中学和大学分享他生命中的故事。美恩有机会就会坐在下面听儿子的分享。每听一次,她对儿子的认识就加深一分。

如今,美恩确信,儿子这艘曾失落在瘾症漩涡里的小船,已经在神的导航引领中,精准归航。

Site Logo

作者简介

玲羽

创文公关同工,前新闻主播/记者。目前为《真爱家庭》杂志、《神国》杂志采访及撰写文章。

云禾

两个孩子的妈妈,中学老师。热爱读书与骑行:穿梭于文字与街巷,总能发现深藏于生命与世界的热情与美好。曾因他人的文字而热爱生活,也愿自己的笔能给他人带来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