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创世纪散文奖优胜奖】方激 | 夜行荒原

一次临时起意的夜行,“我”将展开怎样的一段荒原之旅?而祂又将引领“我”走过怎样的心路?

从流行文化借力,以对话撑起观点。欢迎查看文末海报,了解eC110《流行文化知多少课》。

那一年,在美国东岸栉风沐雨多年以后,年近中年的我经历了失业的煎熬。深秋时节,为了面试一个渺茫的工作机会,我赶往新墨西哥州的科洛维斯小城。虽然靠着信仰努力振作精神,期待转换职场跑道,重新出发,但我仍然感觉自己的前程像坠入了无边的混沌中。

在乱流中颠簸了一路的小型客机终于在阿马里洛着陆时,已是日暮时分。飞机没有停在登机口,而是泊在停机坪的转角处。走出机舱的瞬间,我便置身于令人窒息的广袤中。落阳贴着地平线斜照过来,将万物浸染得熠熠生辉,遍地绽放的野菊花从容地随风摆动,令人心生温暖。我突然想起,在西语中,“阿马里洛”恰是“金黄”之意。

在横跨得克萨斯与新墨西哥两州的数百公里内,唯独阿马里洛建有距离科洛维斯最近的民用机场。这意味着,我必须以自驾走完这最后的一段旅程。驶出城外不久,余晖渐暗,原本就不繁忙的公路上,车辆愈见稀少。飞驰过处,路旁的景物急速后退,令人仿佛置身于被不断展开却永远不见尽头的布景中。渐次排列的农田、风吹草低的牧场、木条圈围的畜栏、随风转动的风车、堆放有序的草垛,都是布景中无比生动的元素。那些并不宽阔的清澈小河蜿蜒在没有边际的荒原上,在夕阳下波光粼粼。眺望极远之处,还有绵延起伏的黛青色群山,如隔着雾气一般地若隐若现,仿佛提醒我,由此西去,美国中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将渐渐化身为连绵的山地。

恢宏与单调并存,壮阔同孤寂共生,长久以来身心俱疲的我感觉到久违的舒缓与放松。我仿佛独行于天地之间,脑中或仍残存几分杂念,但心胸却无可限量地开阔起来。面对着上帝造物的雄浑与伟岸,我的心中满是敬畏。

天色愈发昏暗,直至远近都最终融为模糊一片。科洛维斯位于两州交界线以西十几公里处,虽然坐落在海拔1200米的高原地带上,地势仍基本平坦。我到达时,已过晚上十点,几乎所有的店铺都已打烊。驶进这个夜色笼罩、波澜不惊的小城时,我似乎能窥见中部处处可见的随意与闲散。

我毫无倦意,但除了找到旅馆住下,竟然别无去处,心下顿生几分不甘。倏忽间,那个在途中盘桓许久却被我屡次按捺的念头,又悄悄爬回脑中。在如水的夜色中,我带着巨大的冲动再次驶上乡间公路,决意向着西南方向继续前行。距此地两百公里外,另有一座曾使新墨西哥州闻名世界的小城罗斯威尔,从少年时代初次听闻幽浮(编注:UFO,不明飞行物)的典故开始,我便记住这个地名,无数次憧憬着去一探究竟。

在这临时起意的第二段行程中,前四分之一是令人亢奋的。离开科洛维斯尚不远,仍可望见那里稀落、闪烁的点点光亮。而在荒原尽头的神秘之境中,究竟藏着怎样的未知?令人兴奋莫名的揣测让我的额头微微沁出了汗珠。

行过一个叫伊丽达的荒凉小镇时,我意识到自己已是饥肠辘辘。在一间连着加油站的小卖店门前停下,我预备给车子加满油,再去买一份简单的晚餐充饥。停车开门的片刻,我瞥见几道无法形容的锐利眼神向我直射过来,几个彪悍、孔武、带着警觉甚至敌意的印第安男人正站在路边。其中一个长发披肩、脸色暗沉、上身套着件皮质马甲的年轻人,还向我慢慢走来。他一边向同伴做着手势,一边将手背到身后摸索。刹那间,我的脑中闪过无数可能,心跳几乎破表,赶紧发动引擎,想要仓皇逃离这块印第安人的保留区。

无人追赶上来,但我的眼睛却始终不敢离开后视镜太久。在浓重的夜色中,小镇虽已被远远地抛在身后,我却仍旧紧踩油门,向前猛冲。潜意识中,我生出愈来愈强烈的悔意,感觉这无边无界的黑暗荒原正化为变幻莫测的大海,而我只是藏身在其中的某条小船上,任由漫漶的海水从四周汹涌而至,仿佛一个浪头拍来,便能将我无情地淹没、吞噬。

我拧开音响,乡村音乐立刻塞满车内小小的空间。一位叫不出名字的男歌手衬着简单的吉他和弦低声吟唱,曲调沉稳、低徊,浓重的鼻音淹没了歌词,每一个尾音都被他夸张地放大和故意地扭曲了。这或许就是乡村歌谣的精髓吧,不去负载复杂的元素,只是唱些眼前的三长两短、心中的某个念头,譬如当下,他可能正在吟唱前方夜色中的这条漫漫长路。在心理作用奇妙的借代与转换间,歌声牵引着我的思绪飞扬起来,令我回忆起当年如何在人生低谷中遇见上帝,而上帝又如何引领我走出心灵的困境。

身后远远响起一长串火车的汽笛声,不知从何时起,一条铁轨开始出现在公路的右侧。黧黑的铁轨笔直地向前延伸,将深海一般的荒原映衬得更加不着边际。一辆拖着十几节车厢,载满了煤或某种矿产品的老旧火车,咣当咣当地从我身边驶过。寂静被打破了,身旁突现的旅伴给我带来几分安全感,催促我不再顾影自怜。我将油门踩得更重一些,几乎保持与火车同步的速度,与它在黑夜中并行向前。然而,并未太久,公路与火车铁轨的间距便被拉大了,前方的铁轨不再与公路平行,而是逐渐偏行向右,直至驶上一座低矮的铁路桥。再过片刻,当我从桥下穿行而过时,火车汽笛也长鸣一声,彻底划破黑夜的寂静。在作别的信号中,那十几节车厢从我的头顶向着左前方继续咣当咣当地远去了。

大地复归宁静,一个有关保护新墨西哥州自然环境的告示牌在窗外一闪而过。在浩渺的荒原中,我脚下的公路仍向着望不见尽头的远方延伸,仿佛大海中被遗忘的一叶孤舟。音响里的乡村民谣换了一首又一首,无论歌手是男是女,听来都是如此相似。我渐生倦意,索性关了音响,摇下车窗,任由深秋的晚风裹挟着荒野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气息混合着干草的涩、夜露的湿,还有牲畜粪便淡淡的腐臭味,散发着我从未领略过的、呛鼻的新鲜。它奇妙地安抚着我不久前仍慌乱不安的心,让我更专注于外面的世界,也将目光投向更深远的前方。在深不可测的黑夜里,荒原的景象正在悄悄改变,山峦越来越密集地出现,黯淡却依然雄伟;断续间也听得见潺潺的水流声,微弱又执拗不息。上帝仿佛在提醒我,只要仍有生命与气息,万物就皆有改变的可能,世间的风景如此,人生的风景又何尝不是?

等到路边再次出现加油站的招牌时,又过去了一个多小时。破败的加油站前吊挂着一盏老旧的路灯,在风里摇荡,亮着忽明忽暗的光,在地面上抛下一个个变形的光圈。这一次,我在稍远处停车,没有急着熄火,而是警觉地远远打量四周的动静。唯一的加油泵上无精打采地搭着生锈、老旧的加油枪,拖拽着一条干裂的长皮管,仿佛是盘踞世上、僵而不死的千年古蛇。加油泵的后方立着一间小小的旧木屋,应该是久经沙尘侵袭的荒废民宅,门前还有露台。露台上居然横放一把木质摇椅,在风中轻轻摇摆,提醒路人此处并非静止的画面。木屋的正面用红色的油漆刷了大大的“gas”(编注:气体燃料),也早已斑驳不堪。我谨慎地观察了一会儿,不见任何动静,于是鼓足勇气开车近前,向着木屋喊了两声,仍没有任何回应。我这才关了引擎,拔下油枪,塞入车后的油箱口,再转身去车上找皮夹。不承想,翻遍了书包,我却无从发现皮夹的踪影,甚至抓了书包在路灯下里外翻找,仍是遍寻不着。我努力搜索记忆,想起最后一次翻皮夹是在科洛维斯的旅馆前台,无疑,它一定是被落在那里了。

我坐回车里,眼看着不足一格的油量,再度深感颓唐与绝望。枯坐默祷十几分钟后,我决定继续向着罗斯威尔前行。在导航仪尚未问世的年代,地图是旅人异地行路的基本指南,然而,抓着一张并无太多细节的地图,我终究无法确定自己究竟身在何处。我反复心算行车的时间与速度,确信此地已离罗斯威尔不远,唯有祷告期冀所剩无几的汽油能够支撑我将车子开到那里。

再向前行进了半个多小时,油箱净空的警告灯亮起来了。我的思维几乎停顿,只知道机械地继续行车。只要车子能动,开上一米就算一米吧,我想,在空寂的黑暗荒野中,动比静总能给人带来更多的希望。万籁俱寂中,我终于听见前方传来轻微却持续的声响,汩汩流动,源源不息。我凭着直觉断定,这是从北方逶迤南下的佩可斯河。根据行前从旅行手册上读到的信息,在这条公路与佩可斯河的交界处,沿河向南行约一百公里,便是著名的卡尔斯巴德溶洞;地图更清楚地标示出,只要能在这条公路上望见此河,罗斯威尔便真的已相去不远了。

pexels-photo-8992528

宽阔的佩可斯河谷横亘在公路的桥底,夜色中,河水依稀泛着白光。桥下另有一条小路沿着河谷蜿蜒延伸,路牌依稀指明,向北通向涩湖野生动物保护区,向南则通向无底湖州立公园。虽然不知道小路最终将延伸至何处,但我仍然在瞬间决定继续遵从上帝无声的召唤。我向右方调转车头,徐徐驶上小路北去的一方。行至此处,面对可能已经无法轻易脱身的困境,驱使我继续前行的动力已不再是一个具体的地点,而是对找回失落一切的渴望。我渴望找回最真实的自己,找回初信时对上帝的全然信靠,找回曾有的平安与喜乐;我仍期待着在山重水复之处遇见峰回路转,就像当年遇见上帝,而上帝又照着我的本相全然地接纳我。

又行驶了大约二十分钟,在绕过涩湖保护区不久后,突然之间,汽车像是老人咳嗽似的喘息两口,彻底地抛了锚。无疑,我此行的终点就在此处了。手表的时针指向午夜两点十分,我拿出手机,却无法接收任何无线讯号。事实上,在这样的时间、地点,我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求救、向谁求救。我套上外衣,跨出车外,在空旷无人的荒原中依稀辨认远近山的轮廓、水的行踪;抬头望天,更惊喜交加地看见满天的繁星,我不由得联想起那闪耀在岁月长河中永恒不灭的信仰光芒。在深秋的夜晚,我从未见过如此璀璨的星空,甚至无从记起,自己上一回仰望星空是什么时候。

此刻,我的心彻底回归平静,突然明白了所谓交托的真正意涵,明白了上帝为我安排此行的意义所在。一无挂虑,所以心安理得;一无所有,所以无谓失落。我不再感觉自己置身于某个孤独无援的境地,反而像是回到久违的家中。充溢在我心中的,不是惧怕,不是烦扰,不是怀疑,而是某种顿悟后的全然释怀,恰如拍打海岸的潮水一般,它们一阵阵地漫过我的头顶,袭遍我的全身。

我被无比强大的困意与前所未有的轻松感同时紧紧地包裹着,在四顾无人的荒野间和衣卧倒,尽情舒展着在车里被折叠许久的双腿。浮现在我眼前的,不是黑暗,不是荒野,却是辉映在阿马里洛黄昏中的那片醉人金黄。在一方山水环绕间,在一片星空闪烁下,我头枕着一把荒草,宁静而坦荡地沉沉睡去。

(为保留作者参赛作品文字的原汁原味,编辑时仅对文中错别字进行了修改。)

方激

个人简介:

癌症放射治疗医学物理剂量师,现居美国新泽西州,与妻子共同养育两个可爱的女儿。信主多年,蒙神的恩典与不弃,在教会中参与了多方面的服事。愿意在信仰上继续不断地追求长进,作一个荣神益人的基督徒。

理工背景,虽自幼热爱文学,却从未受过任何正式的文字训练。信主后,偶有机会参与教会或福音机构的文字事工,多为英文校译。2023年夏季,偶然结识创文。当时,我已经远离中文写作十余载。感谢主,创文优秀的装备课程让我心中对写作的热情被重新点燃,更催促我不断思考,自己今后应该如何在文学与写作上更多、更好地为主所用。

对我而言,参与本次比赛并得到决赛入围的肯定,是极大的鼓舞与鞭策。感谢创文,更愿一切荣耀归于神!

获奖感言:

对我与全家人而言,2023年是充满了挑战与考验的一年。着不断读经、祷告,也着回忆、书写,我整理了自己纷乱的脚步与繁杂的思绪。二十年前求职时的一段特别经历,更让我重新认真思想上帝多年以来奇妙的预备与带领。靠着祂的恩典,我在迷茫中辨明了方向,也坚定了信心,更对未来充满了盼望。

在人生的山重水复之间,上帝永远都为我们预备了峰回路转的可能。在生命的每一个转角处,祂的恩典都格外奇妙与显明,愿我们每时每刻都定睛于祂!

一人一出戏

——《夜行荒原》点评

——武陵驿

今天,我们评审如果要做一次公平公正的文学评价,最害怕的很可能是AI作者或AI参与的写作这不是说AI可怕,而是说AI会制造出不公平不公正的创作。当我拿到《夜行荒原》的稿件后,我很开心,这篇散文完全打消了我的一点点顾虑与担心。

第一人称最难写明白的人物就是我自己,因为缺少距离感。距离产生美,第一人称自述,叙事与自我距离太近,缺少对话,缺少反衬,缺少环形废墟的参照物尤其是本文从叙事艺术上看,4000字只写一个人(我),一件事(夜行寻访一个神秘之地),却依然能写得柳暗花明,落笔生花写景状物,无不贴合在路上的心情起伏叙事有板有眼,有张有弛,有悬念。殊为不易。

作者是如何做到的?散文开篇很朴实简练,只用三句话就交代了寻找工作的渺茫和尴尬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全篇在路上的基调给奠定了这是写作高手才能把控的简洁节奏,但也制造了一个难题:既然此番远赴科洛维斯小城找工作没什么希望,这个故事怎么才能有悬念有张力地讲下去?

作者把笔触荡开去,恢宏与单调、壮阔同孤寂的闲笔到了科洛维斯,故事快得似乎马上可以结束。作者笔锋一转,心有不甘,忽发奇想,驱车前往幽浮之地200公里以外的罗斯威尔,以圆少年时期的梦。这段临时起意的节外生枝带来了第一个加油站的陌生人的敌意,公路上的乡村音乐,与火车并行,新墨西哥州的荒原如同深海,种种神奇经历居然只是一个人在路上的一番心路历程没有对手戏,没有旁白,唯一的画外音是作者与上帝的对话,然而,这对话也是沉默的,只是借助于作者对往昔经历神的回忆。个体背负着过去和现实的重压,在孤独置身荒原之夜的背景下,种种负面情绪会放大,形成回音壁,造成对自我的慌乱以及对时代的惶恐。上帝的沉默是在提醒作者,只要仍有生命与气息,万物就皆有改变的可能,世间的风景如此,人生的风景又何尝不是。由此完成了旧我的第一次更新。

然后,第二个加油站出现了此时的静物描写非常出色,以动写静,却意外地找不到钱包了,加不到油,作者深感颓唐与绝望。枯坐默祷之后只能硬着头皮把车开下去。在空寂的黑暗荒野中,动比静总能给人带来更多的希望佩可斯河谷的描写也很出色,作者总能用寥寥几笔让我们看到他想让我们看到的东西,那就是真实和渴望。

突然之间,汽车是老人咳嗽似喘息两口,彻底地抛了锚至此用一场荒原之夜的抛锚达到了高潮,这是小说的笔法。该有的慌乱不安没有再出现,作者却不不徐地告诉读者在深秋的夜晚从未见过如此璀璨的星空,甚至无从记起,自己上一回仰望星空是什么时候。他的心彻底回归平静,突然明白了所谓交托的真正意涵,明白了上帝安排此行的意义所在。作者完全把控了叙事节奏,在该急的地方很急,该缓的地方很缓到了高潮来个急停顿悟,把一切交给沉沉睡去完成旧我的第二次更新。

在四顾无人的荒野间和衣卧倒睡去浮现在眼前的,不是黑暗,不是荒野,却是辉映在阿马里洛黄昏中的那片醉人金黄呼应开篇的金黄色落日,却不交代作者到底如何摆脱困境,开放式结局体现出作者对文字如流水的悟性,毕竟,有上帝同在,人生困境也可以是枕着一把荒草坦荡睡去的地方。作者展现了小说手法活用于散文的驾驭能力,文中神秘之地罗斯威尔却忽然忘却了似的不置一词这不是叙述漏洞,而是作者懂得留白给读者,在不断高低起伏的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作者写出了一幕属灵更新大戏。一个人一读者已经被一个人与上帝的遭遇故事完全感染这篇散文在技巧上达到相当高度,不煽情,不矫揉,不说教,不证明,不引经据典,使之呈现出《约拿书》一个人遭遇上帝情景寥寥数笔即能带出从海洋到荒漠、从人类到植物、从自由意志到上帝意志的广阔前景。

文学奖详细记录请查看网站:

https://gwcontest.org/